农村广播“村村响”传递防疫“最强音”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时间:2020-01-28
农村广播“村村响”传递防疫“最强音”
湖南省有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1927个乡级行政区划,2.9万个建制村和社区。近年来,湖南省累计投入6.7亿元,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了“村村响广播"全覆盖,初步建成了日常广播与应急广播相联动的农村广播“村村响”服务网络。全省共建有县级播控平台101个,乡镇广播站1740个,村级广播室27421个,架设广播终端喇叭36.47万只,目前已实现了67县级平台与省台应急广播中心联通。平日里,“村村响”广播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脱贫致富信息;面对突发事件,“村村响”又能及时播报应急信息,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减少损失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省广播电视局组织各地发挥农村广播“村村响”的独特宣传优势,把党和政府防控疫情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政策宣传,及时播报疫情防控知识,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筑起防疫钢铁长城。截至27日9点,全省“村村响”累计播发稿件超过100万条(次)。
面对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多,农村防控疫情意识弱,基层医疗水平有限等实际情况,株洲市文旅广体局敏锐地认识到农村防疫形势的严峻性,充分利用农村广播“村村响”系统覆盖面广、通俗便捷的优势,积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发挥好“村村响”的应急广播功能。该局向全市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做好利用农村广播“村村响”系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宣传,随后,又再次专门部署利用广播电视媒体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农历小年刚过,遍布茶陵县16个镇147个村田间地头的“村村响”大喇叭就响起了这样的声音“加强防疫宣传,避免人群聚集,动员群众防控,搞好个人防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十六不准,请同志们遵照执行......”1月23日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后,攸县农村广播全体采编播人员取消了春节假期,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中,并在“村村响”广播节目中设置了《抗击疫情在攸县》的专题板块。从1月25日开始,株洲市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全面动员,积极行动,不讲任何条件、不讲任何困难,全力做好疫情信息发布、防控知识普及、防控措施宣传、舆情引导、稳定情绪人心等工作。各“村村响”县级播控中心每天定时播出防疫信息3次以上,同时各镇、村(社区)不定时自主播报疫情防控知识和措施。醴陵市近日的“村村响”节目编排几乎全部是疫情防控相关的宣传内容,条条回应广大群众关切的要点问题。当前,全市农村广播“村村响”系统正不间断传达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防控措施,准确发布疫情信息,宣传防护和救治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有效稳定了全市200多万农村群众的情绪,坚定了各级打赢疫情防控战的信心。
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其职能,全力确保“村村响”广播在防控疫情宣传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该局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村村响”责任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及时召回春节休假人员,启动防控疫情的宣传,对播出时间,播出内容进行全面优化,不间断地宣传预防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学知识;要求各播出机构坚持三审制度,严格审核播出内容,确保播出安全,通过“村村响”的正确引导,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要求及时将各级党委政府在防控方面的指示精神,通过“村村响”传入千家万户,进一步稳定人民群众,为打赢防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疫情发生以来,华容县全县14个乡镇“村村响”应急广播3200只喇叭早中晚高频次播放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指令、部门倡议书、疫情动态和防治知识等内容,144个村场广播室滚动播发县乡指挥部防控指令、预防知识、防控措施,让村民第一时间知晓指令,互通信息,联防联控。云溪区融媒体中心专门组织人员录制市、区指挥部的指令和有关疫情防护知识的音频,及时在“村村响”平台进行播出,区文旅广电局组织技术小分队对“村村响”终端进行及时维护,并在早、中、晚固定时段外提高播出频次。临湘市“村村响”广播从除夕开始,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转播中央、省、岳阳市级媒体防控工作动态通知通告、倡议书、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知识等稿件29条,播发本地稿件18条。湘阴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研究决定,从1月25日8时起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应急广播“村村响”轮番播放疫情防控的相关宣传资料,每天不少于5次,宣传内容由县广播电视台提供,任何乡镇(街道)、村(社区)不得擅自更改播放内容,对没有按规定播放的,或者擅自更改播放内容的,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利用“村村响”可即时播放、主动传播的特点,汨罗市“村村响”广播播放频次增至每天5次,县融媒体中心组建5个抢修队伍,工作人员冒着严寒,深入到全市各乡镇进行摸排巡查,抢修“村村响”终端设备,确保系统正常运转。君山区从21日起,早中晚三个时段通过“村村响”不断滚动播报人民网、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关于疫情的最新报道,区政府指令、通告和新型病毒防治措施,每天播出时长达5个小时。区融媒体中心制作播出《致全市人民的一份信》《大妈,您听我说,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这些知识您要知道》等12档节目,将新型病毒的严峻形势、政府做法、防治措施等传进了千家万户,让群众了解具体情况,不出现恐慌,并主动配合政府摸排返乡人员、路口监测车辆、停办婚丧喜宴、关停公共场所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形成了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
怀化市山多地广,各自然村错落分布,人口居住分散,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比较多,接受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通过网络等新途径、新方式获取最新的应急信息。自疫情发生以来,该市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系统的覆盖优势,清除了广大农村信息接收的盲区,将防疫工作进展和疫情防治方法及时传递到各家各户。春节前,市文旅广体局提前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对“村村响”系统进行检修调试,督促对故障设备进行更换,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在疫情初始阶段,市、县文旅广体局明确专人值班,重点保障全市“村村响”系统播得响、喊的应、不掉线。该市“村村响”广播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提升群众防疫信息的接收率和欢迎度。靖州、芷江县等地结合本地方言编制了通俗易懂的疫情防治顺口溜,每天定时播报,朗朗上口,妇幼悉知,宣传效果超出预期。通道侗族自治县制作了普通话和侗语双语版的宣传节目,还邀请深受侗族群众喜爱的侗族琵琶歌省级传承人吴永春用通俗的侗语,以琵琶歌的方式传播防控知识。会同县连山乡,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定时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出门戴口罩、回家就洗手、不去人群里、取消走亲戚、不组织聚会、防患于未然”,实现防疫知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溆浦县大江口镇通过“村村响”广播用方言向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并将“村村响”播放疫情防治的内容拍成短片上传至抖音,大大扩宽了传播渠道,提升了传播效率。
长沙市浏阳市“村村响”总控中心从1月25日开始,每天定时播出防疫信息7次,播出时间分别为8点、10点、11点、14点、16点、17点和18点。通过“村村响”的广泛、及时宣传,浏阳村民取消了聚餐、聚会和上门拜年;通过权威消息的发布,村民不造谣,不传谣,不恐慌;村上有从武汉归来的人员主动配合医生检查,居家隔离。
1月22日下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旅广电局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疫相关工作,要求利用高山台站、有线电视、“村村响”应急广播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宣传报道,突出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对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抗击疫情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二是及时准确转发全国全省疫情信息,三是做好公益广告、防范科普知识的宣传。目前全州8县市“村村响”应急广播平台每天上午8点开始,每天4次对全州115个乡镇、1567个行政村近1万个播放点进行定时滚动播出,及时把权威疫情信息向群众发布,把防控知识传播给群众,让广大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正确掌握防控方式。“多亏了‘村村响’,工作好逮多了!”1月26日,龙山县茨岩塘镇包谷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林很是高兴,“前期村里干部上门只排查出11名外出返乡人员,通过“村村响”广播宣传政策以后,现在又有9个人主动来村里报备了。”据张宏林介绍,村里连日来“村村响”连续广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信息,提高了村民对疫情形势和防控措施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消除了之前的抵触和畏惧心理,都自觉配合和参与疫情群防群控行动。“广播天天响,村干部天天来,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自己好。”包谷村村民向德珍听“村村响”广播了解了疫情形势,欣然将女儿的婚期延后。截至26日,龙山全县各乡镇街道劝阻宴请860起。
农村广播“村村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早在2015年,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就列入了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此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村村响”发挥了引导舆论、传递信息、凝聚民心、鼓舞士气的良好作用。面临重大疫情,我省“村村响”广播经受了“实战”的考验,有效发挥了应急广播的独特作用,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得到了省委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