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我的韶山行”融媒体创新实践
湖南省广播电视局 时间:2025-07-24
“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以“走进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湖南特别是韶山红色资源的“富矿”,把红色基因植根到每一个孩子心里,着力打造成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品牌。
一、全媒体传播新阵地:视频号平台搭建与运营
为助力打造“我的韶山行”经典红色名片,韶山市融媒体开通“我的韶山行”视频号,累计发布作品近200个,粉丝量达7.6万+,总播放量达1647万+。其中流量百万以上视频5个,如《毛泽东希望自己儿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播放量达316万+,点赞16万+,评论180余条。2024年8月“我的韶山行”跻身视频号全国排行周榜前20强。
二、拓宽影响力边界:视频号创新传播策略
(一)深挖本土文化,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韶山融媒与老党员、老红军、烈士家属、专家学者了解革命故事细节,走进毛泽东早期革命实践地、“平粜阻禁”首创地、水利奇迹见证地等历史文化古迹,挖掘红色故事。“我的韶山行”视频号有机融合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涌现“爆款”短视频,如《毛泽东女儿回忆父亲要求他们“夹着尾巴做人”》播放量达289.3万,点赞12万+。
(二)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研学“热”起来
《“我的韶山行”研学日记》系列报道有“温度”。报道以研学学生、德育校长、思政大课教师、研学助理、营地厨师、红色专列乘务员、公安交警等为主角,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讲述红色研学过程中的真实场景、真情故事和真切感悟。系列报道在各级媒体平台累计播放量达45.6万,点赞量25.86万,转发量19.32万。
“我的韶山行”展教结合课程系列报道有“深度”。课程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韶山特别支部等场馆为现场教学点,讲述文物背后的革命精神、历史事迹、人物故事等,以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储备和思维高度,打造“1+3”课程体系:“学伟人的读书精神、学伟人的家国情怀、学伟人的艰苦奋斗”。
《行走的思政课》专题报道“有高度”。作品以学生视角为核心,真实记录孩子们在韶山接受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捕捉班会中的思考、感动与成长瞬间。网友留言:“来了,青春的力量!”“在毛主席家乡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这些留言展现出观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情感共鸣。
《“我的韶山行”主题班会一场关于信仰与奋斗的精彩接力》专题报道有“广度”。班会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行组织、自己主持,分组讨论,畅谈此行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专题宣传片《“我的韶山行”青春向未来》有“热度”,作品全面介绍“我的韶山行”全流程各个环节,反响热烈。
(三)统筹内宣外宣,让传播实效“强”起来
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从不同角度深挖新闻线索。播发《以“我的韶山行”为龙头将韶山打造成为“两个融合”的时代标杆》《2025年“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春季培训班开班》等稿件,精心策划《提质扩容“我的韶山行”越走越精彩》等外宣稿件在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湖南日报、湘潭日报等平台刊播。
三、展望未来:视频号发展规划
深耕“我的韶山行”全媒体传播矩阵,做实做优宣传平台。全方位深入研学一线,深挖红色精品课程、优秀师资、研学新故事等内容,推出“当青春遇见韶山行”“研学思政梦之队”等专题报道。策划“青春在革命热土上的诗行”“歌声里的韶山行”“我的韶山行研学感悟展播”等为主题的沉浸式宣传,由“红色研学推荐官”“青少年红色主播”出镜推介,以全新视角讲述韶山研学新故事,通过短视频、新媒体图文等形式呈现,在“我的韶山行”视频号、“韶山融媒”视频号、“我的韶山行”抖音号、“韶山红”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平台刊播,联动央媒、省媒及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和研学机构,持续扩大宣传影响,推动“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宣传向更高水平迈进。